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未来产业合成生物学智慧养老商业航天电力电子智慧停车无人机
虚拟电厂新型储能量子计算新基建智慧城市投资智慧物流循环经济中医药临空经济区
搜索引擎网络视频闪存卡移动硬盘电子标签海洋生物生物技术
区域经济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最大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巨大增长,更体现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四十年间,中国城市化率从18%到了2021年的64.7%,公报显示,2022...
总部经济是指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吸引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总部或分支机构入驻,发挥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总部在中心区域、生产加工基地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统称。总部经济是国际化、信息化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态。这种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全世界...
“特色小镇”概念由浙江省2014年首次提出,2015年浙江省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建设,并且成功运行。自此全国掀起了一股特色小镇建设热潮。浙江省是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先行者和代表。 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以来,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向,始终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和产业、...
西部大开发,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西北开发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是国家级战略,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面积678.158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0.6%。 在...
一线城市(First-tier City)是中国民间对城市分级体系中的最高等级城市的称谓,最初来源于房地产业。目前,公认中国一线城市的包括首都北京、直辖市上海,以及广东省省会广州、经济特区深圳市,统称“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也是目前中国经济总量排行前四的城市。 2024年5月30日,“2024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
当今世界已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城镇建设逐步从自发状态走向自觉状态,从非理性发展走向理性发展,城市布局不断优化,城市功能不断扩大,城市新区的发展不断涌现。 2014年以来,我国迎来国家级新区建设高潮,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相继获得国务...
二线城市(Second-tier City)是第一财经根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对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评比后划分的次于新一线城市的榜单,其多为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东部地区的经济强市或经济发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二线城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商业活跃度相对较强,对...
“新经济”覆盖面及内涵广泛,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一产当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 2021年我国新...
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的城市群是多核心的例外)特大城市(小型的城市群为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中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长江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构想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2013年9月发改委和交通部起草《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标志着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继沿海大开发、西部大开放、中部崛起、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之后,又一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